您好,欢迎光临杭州市艺术品行业协会网站! |
会员注册登陆
  • 用户名:
  • 密    码:
  • 入会申请

向内行走——董也山书法展在中国美院隆重开幕

时间:2015-09-11 10:09 来源:未知 浏览:

 

展览时间:2015年9月10日——17日

主办单位: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开幕式现场

9月10日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是第31个教师节,也是这个时候,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内,向内行走——董也山书法展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浙江省美协秘书长骆献跃先生主持,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文化厅副厅长柳河、书协秘书长赵雁君、文联书记田宇原,上城区副区长马寅,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杨成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中国美院教授、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长沈浩,还有中国美院教授卓鹤君、朱颖人、徐家昌、黄河清、顾迎庆,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鲍复兴,浙江大学教授杜高杰,著名美术评论家郑竹三等。

创作中的董也山

董也山,中国画名家。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画院院长,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之江诗社常务理事,1941年生,杭州市人。毕业于杭州艺专。1980年,研究中国山水画,作品首展杭州,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作品首次为收藏家所收藏。此后不断在国内外展出,成为当代艺术名家。期间,得到艺术大师陆儼少、周昌谷、余任天、沙孟海的悉心指导,艺术思想深受诸位前辈影响,发展了自我艺术个性及创新意识。1982年,作品《雨后》《袅袅炊烟竹径深》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艺术大师李可染盛赞:董也山用水透纸而不渗,笔墨传统老辣中又赋新意,把印象派的色彩搬到中国山水画上来独具匠心。1993年,作品《夏云有奇峰》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银奖,在学术上得以认可。画风新颖,与众不同,简洁大气,苍茫恢弘。

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  高克明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

本次展览主人公董也山

董也山与中国美院教授朱颖人先生一起

序:向内行走 —— 董也山书法

文/毛建波

       微觉庐主人董也山先生是一位活跃于浙江山水画坛的年长而画风新派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董也山先生就以《雨后》《袅袅炊烟竹径深》等作品,显示出扎实的山水画功力。1993年,作品《夏云有奇峰》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并荣膺银奖。他的新画风于形式上颇有突破,不仅与传统画风拉开了距离,也与同时代的尤其是学院派山水画拉开了距离。

心闲日长意广天宽 53×56cm

       董也山先生自幼喜爱绘画,髫龄就以割草的镰刀在地上随手勾画花草动物。1962年董也山先生毕业于杭州艺专美术系,此后长期在浙江话剧团从事舞台美术。80年代初,董也山先生在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一片攻伐声中,燃起了对传统中国书画的探索之欲,开始研习山水、花鸟、人物画及书法,并日益痴迷,先后得到余任天、周昌谷、陆俨少等先生的指授,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世界那么大,我也去看看 70×69cm

       董也山先生的书法启蒙于周天初先生,以隶书《张迁碑》入手,又于王遽常章草著力尤多。当时的他与闵庚灿常常向周昌谷先生求教。周昌谷先生认为当时他的书法比山水画要好,已经有了自己的面目。1972年,董也山向时在浙江省博物馆库房“改造”的沙孟海先生请教,沙老在认真观看其习作后,指出他的书风像潘天寿一路,善于把握大布局,大气势,建议他多多临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摩崖石刻。老先生们的指点不仅让董也山先生对书法的学习有了更多的信心,也使得他有了更清晰的学习路径。此后,董也山先生的创作重心转移至山水画,而书法的临习创作他始终坚持,不敢稍稍懈怠。他的书法取法汉晋,筑基篆隶,擅长行草,书风质朴灵动,用笔厚重开张。作为画家,董也山先生在书法创作中有意识强化了章法布局,寓画于书,于形式感上做出较丰富的探索。

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89×48cm

       董也山先生不仅身体健硕,而且充满了艺术创造力。在创作几张八尺整张的书法时,兴之所至,古稀过五之年的他竟然爬上画桌,弯腰挥写,全然忘了可能失足跌落的危险,让家人后怕不已。

晓霜枫叶丹 89×48cm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也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董也山先生对书法的专注,不仅因为其始终钟情书法,心有戚戚,更在于他始终明了书法研习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以此促进自身的中国画创作,他继承了以书入画的传统,并由此拓展了一种书写性极强的抽象化山水画法。

桃花源记 120×140cm

       向内行走,是一种态度,年逾古稀的董也山先生并不愿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向内行走,是一种姿态,睿智的董也山先生广收博取、内求诸身;向内行走,是一种方式,执着的董也山先生将书法作为积蓄内功的重要手段,夯实基础、大步进取。书法展只是董也山先生书画创作生涯的一个节点,向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外拓疆。我们有理由期待,期待董也山先生在书画双修的进取中,艺术水准不断提升。


陋室铭 132×96cm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