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杭州市艺术品行业协会网站! |
会员注册登陆
  • 用户名:
  • 密    码:
  • 入会申请

惊蛰——刘正陶瓷艺术鉴赏沙龙回顾

时间:2015-08-15 13:09 来源:未知 浏览:

 

 

立秋后的雨夜。

 

“惊蛰”鉴赏会上,人流错综交织,言笑风声。

 

形态夸张的人体构成的形式世界充满了变形,

切线、拼贴、影像、釉色,

两度平面,三维空间。

流动性的视觉表达——

有意思的是,刘正曾迷恋于斯皮尔伯格的卡通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兔子罗杰有着异想天开的造型设计和妙趣横生的视觉想象。

 

这一次,刘正从朝圣的旅途讲到创作表达,评点学生作品引出做人与人生。

 

席间,学生峥嵘换上白手套,替老师小心翻开“西藏行”的素描本,

那些从素描、色彩草图中脱胎而出的,最终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展览上,呈现于观者眼前的水彩、彩墨和陶艺作品,带着强烈的可辨识符号特征。

 

据说,刘老师的素描本堆积如山,且每一本都在“行吟”间隐藏着可观的质变。

 

 

 

转山与创作

艺术的成就,不可或缺是平时的积淀。

每年的西藏转山之行,刘正总会带着素描本,随时记录瞬间涌现的意象,不把选定主题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发掘到极致决不罢休。

“西藏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兼得。转山的感受,与创作过程相似。当你筋疲力竭,无法逾越一步时,恰是新的希望。

它是一个由兴趣到坚持,又回到兴趣的不断转换的过程,同理,创作过程中,你会感觉疲惫,热潮降低,它需要一种宗教热情,方能坚持。”

 


 

现场展示刘正老师的西藏写生稿

 

 

瓷板画与釉上彩

刘正曾以为一辈子不会碰的瓷板画和釉上彩,因为一次偶然接触,方才体会:这比起钟爱的青花,更难,更有挖掘不尽的潜力。

“用瓷板作画,远看与纸面无异,没有器物本身带有强烈的陶瓷属性加分。创造者必须进入绝境,在方寸瓷板间彻底激发陶瓷材料的特点和魅力,才能得佳作。

而釉上彩材料语言的魅力丰富,它独特的质地,和黄宾虹的积墨、潘天寿的写意具有共性。它的釉性,需要通过艺人们自成一派的经验智慧,和丰富多样的制作方法去表现。”

 


 

瓷板上作画,许多人是第一次见

学生与人生

鉴赏会上,青年陶艺家孙丽娟、吴芝娟与导师一起,分别展出了几件新作。

两人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对简单的、个人理想化的、品质的极致追求。

“孙丽娟的作品,极为简单的正方之间,体现的不仅是能力、品位,更是一种抛弃很多东西的勇气,它以极简的方式呈现了最朴素、最有力量的东西。”

“吴芝娟的茶壶,一样简单,朴素,单纯。她的作品不是激进的创造,而是像航船转移航向般的内敛,这种不动声色的转移,有她沉静的内力。”

 

孙丽娟谈起入学前一个学长的“告诫”:要成为刘老师的学生,首先学会做人!

若干年后的今天,刘老师说起这个话题:

“我刚毕业的时候,邓白老先生曾告诫我,“做艺术,要先学会做人”。信仰般的热爱,愚忠的坚持,是一种可以超越智慧、超越才能的力量。坚持是人品的一部分。对事物真诚的热爱,施之于人而不求回报的时候,人便会慢慢接近一个理想的状态。”

 

 

 

孙丽娟、吴芝娟与刘正老师现场交流

 

特邀嘉宾(右起):

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钱晓芳

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尉晓榕

中国美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王一飞

 

幸运的最小中奖者